1994年,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怀着复杂心情,在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协议上签下名字。这一决定,让全球第三大核武库逐步化为废料。当时,克拉夫丘克或许将弃核视为打开国家和平、走向繁荣的钥匙。三十年以后,当俄军的钢铁洪流越过基辅郊外金黄的向日葵,泽连斯基站在断壁残垣间质问西方社会:“这就是你们许诺的保护吗?”悲剧的根源,其实早已种下。
回望1991年12月,苏联解体之际,随着红旗降下,乌克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“遗产”176座洲际导弹井、1272枚战略核弹头、2500件战术核武器,这些力量足以改变世界格局。还有19架图-160轰炸机、25架图-95“熊”式战略机,4200家军工企业,包括制造航母的黑海工厂和能生产洲际导弹的南机厂如此家底,令人咋舌。乌克兰国防部长莫罗佐夫甚至豪言,乌克兰拥有攻击华盛顿的能力。核武器的真正启动密码依然牢牢掌控在莫斯科手里,乌克兰拥有庞大的装置,却像是手持空枪的门卫。
正是因为清楚自己的局限,乌克兰最终走向弃核。面对如此庞大的核力量,华盛顿和莫斯科罕见地达成了协作。双方所谋各异。美国希望消除乌克兰作为核国家对自身和北约东扩的潜在威胁,并藉此推动世界“核不扩散”规则,从根本上维护美式国际秩序。而俄罗斯则急于收回苏联时期在乌克兰部署的核武,自保独联体的主导地位,同时不忘借能源供应对乌克兰施压1993年那个冬天,乌克兰便遭遇了俄罗斯断供天然气的冷遇。
1994年《布达佩斯备忘录》签署时,克林顿、叶利钦、梅杰三人在现场鼓掌致意,彼时画面鲜亮。但今天这更像是一次利益的权力分配。乌克兰用唯一能真正自保的核武,换取了“安全保障”承诺。事实证明,这一交换极为昂贵,最终成了一纸空文。
放弃核武器后,乌克兰失去了战略自主,也削弱了在大国博弈中的分量。从拥有全球第三核武库,跌落为地缘棋局中的筹码。付出的经济代价触目惊心:解除核武器花费3亿美元,远不及美方每年核维护费用的一个零头。在战略层面,2000年以44架战略轰炸机抵消了俄天然气债务,在技术方面,南方机械厂被迫转而生产民用设备,图-160轰炸机重新披上俄罗斯的标识。乌克兰自身经济困难重重。1993年,国内通胀率高达5000%,GDP仅为770亿美元,却要承担每年30亿美元的核武维护成本。老化的核弹头带来的泄漏风险挥之不去,切尔诺贝利的巨大阴影仍未散去。美国特使的更是意味深长:“连厕所纸都生产不出来,还想维护核按钮?”在这样的语境下,乌克兰的战略空间步步收窄。
2001年最后一枚SS-24洲际导弹被销毁标志着乌克兰被彻底排除在核俱乐部之外,逐渐成为大国间博弈的透明棋盘。从那以后,乌克兰接连经历三场严重危机。2014年克里米亚易手,西方仅以谴责应对。2022年俄军全面进攻之时,北约拒绝提供禁飞区,限制军援的用途。2025年以后,美国竟要求乌克兰偿还全部军援本息,欧盟的支持也减至原来的四成。
“我们销毁了最后一颗核弹,他们保证保护我们。当乌克兰真正遇到威胁时,等待的却只有弹药价格的精确盘算。”这句感叹深刻揭示了弱国命运的本质。
乌克兰的遭遇至少揭示了几个深刻教训。维护核威慑的长期支出,远远低于大规模战争所带来的毁灭性损失。所谓的安全保障承诺在现实中经常失效,地缘边缘国家往往因缺乏自保手段而更加脆弱。在重大关键技术领域,包括核武器、半导体以及能源等,必须牢牢把握自主权,否则一旦受制于人就有可能陷入被动。
乌克兰并非输给了俄罗斯,而是败在了当年对国际承诺的天真信任。在第聂伯河畔,荒草早已淹没那些曾停驻图-160的机库,而同款轰炸机此刻还在莫斯科红场上亮相,挂载最新的核弹盘旋。乌克兰30年国运的跌宕起伏,为全球呈现了一个残酷现实在国际政治的丛林法则下,自废核盾的国家往往迎来的不是安全,而是更大的危险。
倍悦网配资-实盘杠杆平台有哪些-股票配资程序-配资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